父親節的省思
/林怡種
一年一度的「八、八父親節」,在一片感恩聲中過去了。
父親節,這個近年來商人藉廣告推波助瀾炒熱的新節慶,和母親節一樣掀起連番高潮,喚醒沉迷物慾的人們,重視終年辛勞的父親,善盡一番人子孝道。
的確,在傳統的社會裡,父親的角色,似乎沒有母親那麼備受讚美歌頌,實因自古「男主外、女主內」,加諸父親大都扮演管教的「黑臉」,不重則不威,於是,和孩子間遂成一道無形的鴻溝。相反地,母性慈暉,天生溫良,從哺育到洗衣、燒飯,照顧孩子無微不至,尤其,母親的懷裡,更常常是孩子的避風港,甚至,在外遇危險或驚嚇,都會不由自主地叫「阿娘」!
其實,「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同樣的偉大,不能有所偏頗。今天,父親節之所以能很快被社會大眾所重視,原因就在此。然而,為人子女,對於父母的崇敬,應是朝朝暮暮,歲歲年年,絕不是母親節或父親節當天,送件禮物或給個紅包就能了事,因為,親情無價,不是任何財物所能替代,何況,現今物阜民豐,老年人物質生活大抵不虞匱乏,真正需要的是一份真誠的關懷,或許,一張卡片,一通問候電話,同樣能滿足老人家心靈上的空虛。
綜觀今日社會,西風東漸,社會價值觀丕變,年輕人喜歡小家庭,昔日三代同堂,含飴弄孫的情景已不多見,固有孝道也跟著日漸式微。然而,在傳統禮教束縛下,為了爭面子,竟產生許多怪現象。比方說,有些人平日對父母不聞不問,當父母作了古人,卻廣發訃文,在報端刊登巨幅廣告,孝子、孝孫羅列一大堆,最後還不忘加上「族繁不及備載」,出殯的當天,樂隊、車隊、甚至跳脫衣舞的電子琴花車線延數里,用大排場敬告諸親友,用以聊表孝思。
日前,台北某大報的言論版,就曾出現訃文中所謂「孝男」與「不孝男」之辯。除此之外,銀髮族的智慧,千金難買,可是,有些人寧願到廟裡燒香拜佛,祈求升官發財,在家裡卻對父母不敬不孝。當然,這不是說木雕的神像不能拜,而是,自己的父母就是活菩薩,不知孝,去敬神,那是本末倒置!
在自然界中,水在攝氏一百度會沸騰,那是物理學上的真理;一加一等於二,那是數學上不變的程式;同樣的,每個人都會老去,那是天道輪迴,千古不易的常規。每個人都有父母,為人子女,「祭而豐,不如養之薄」,在父母有生之年,若能善盡一番孝心,所謂「在生奉養一粒豆,卡贏死後拜豬頭!」不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