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廟口看戲
/林怡種
廟口在演戲,從對岸廈門來的高甲戲團,一連公演兩天,每天午后及晚間各一場;這是村子裡的大事,四十幾年來頭一次搭起戲棚,好戲連台,怪不得大家高興得笑呵呵地相邀相攜--到廟口看戲。
坦白說,我不是戲迷,看不懂傳統戲曲的精彩情節,然而,這一次廟裡王爺乩身坐禁期滿,設醮酬神,並邀請戲團助興,這是自我出生之後,村子裡毀於砲火的廟宇,能在匯聚善信力量重建落成,第一次王爺顯靈附身,也第一次演戲,村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心投入熱烈慶祝行列,身為村民一分子,有幸躬逢其盛,豈能置身事外?
當然,子不語:「怪、力、亂、神!」我無意為民間宗教信仰推波助瀾,然而,信仰可以產生力量,自古以來,金門就有「仙山」、「聖島」的美譽,無分大小村落,都建有廟宇,供奉忠孝節義先聖先賢,福佑子民,尤其,廟宇常是村民休閒聚會的場所,菩薩神靈更是村夫村婦精神寄託的支柱與行為規範,比諸法律功效,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是維繫金門民風純樸,本性善良的根源。
從前,金門孤懸海島,對外資訊閉塞,教育不普及,村民農耕餘暇,鮮少有娛樂活動,因此,每逢廟宇神靈壽誕,無不全村老少總動員,人人熱切參與,護送神輿繞境巡安,讓旌旗飄揚,鑼鼓喧天,以熱熱鬧鬧的氣氛,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除此之外,若能聘請戲班助興,娛神且娛人,那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心願,其中,就以高甲戲忠孝節義的故事情節最是膾炙人口,深植人心,導引人性,演到精彩處,觀眾如痴如醉、如瘋如狂,達到「奸臣未斬,棚腳人不散」的境界。
記得小時候,就常聽長輩細訴廈門高甲戲的種種,可惜,自三十八年風雲變色,神州沉淪,不僅島上很多廟宇毀於炮火,且來自對岸的高甲戲也消聲匿跡,令戲迷懷念不已!
如今,村子裡毀於炮火的廟宇獲得重建,流離失所四十年的王爺重回廟裡坐鎮福佑子民,隨著兩岸關係緩和,廈門高甲戲團再度重臨聖島,惟一不同的是,今天金門不僅物阜民豐,且隨著電子傳播媒體的無遠弗屆,電視想看什麼戲,就有什麼戲,可是,當廈門高甲戲團在村子搭起戲棚,大家仍相邀相攜到廟口看戲,因為,那是實現夢想,別有一番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