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僑親力量 共同建設家鄉!
縣府為宣慰旅居海外僑胞,向僑親宣傳即將舉辦的兩岸和平水陸超薦大法會、世界金門日、建縣九十週年慶等系列活動,也希望透過拜會重要僑領,吸引僑親返鄉參訪與投資、建設,特別組團前往菲律賓、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五國訪問,預定今日結束行程返國。
根據新聞報導,由縣長李炷烽率領的宣慰僑胞訪問團,自廿三日啟程以來,已風塵僕僕拜會東南亞十九個僑社,分別與僑社代表舉行座談,聽取僑親建言,所到之處僑親扶老攜幼一起聽鄉音、談鄉事、抒發思鄉之情,盛況空前熱烈;畢竟,「他鄉遇故知」,確是人生一大喜事,有許多僑親長期旅居海外,能在異邦見到家鄉的縣長率團到訪,興奮之情可以管窺一斑!
的確,金門自古幅員狹窄,瘠田不足以耕,壯年男丁皆遠赴南洋謀生,遍及東南亞諸邦,蕃衍生息,人數早已數倍於浯島。他們身處異鄉,心繫家園,所謂「南洋錢、唐山福!」僑鄉在外打拚,平日自己省吃節用,卻爭相捐輸建設桑梓、發展交通、興建學校。目前許多村落老舊的「洋樓」,即是僑親心血的結晶與回饋梓里的明證!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門之後,開啟兩岸隔絕五十年,雖讓金門飽嚐戰火蹂躪與長期軍管,但十萬大軍枕戈待旦,卻也改變居民生活狀態,種菜或養豬的農民、捕魚和剝蚵的討海人家,以及商家開門做生意,統統靠駐軍消費生活,因而衍生新市、陽宅、小徑和下莊等市街,也引進幾百輛計程車,亦即戰時的金門百姓只要肯努力,隨便擺個冷、熱飲食攤、撞球檯或洗改軍服,都能天天見財,輕輕鬆鬆養家糊口。
而今,兩岸關係逐步和緩,金門將從「反共的堡壘」蛻變成「和平的橋樑」,島上駐軍大量裁撤,阿兵哥走光了,市街商店門可羅雀,計程車大排長龍等無人,以致百業蕭條,失業人口急驟攀升,連一個短期「永續就業」的清潔工作,也爭得擠破頭;換言之,金門沒有駐軍之後,又將回復到從前的生活環境,若無廣招外商和華僑投資建設,帶動地方繁榮,增加民生就業機會,居民勢必要再和先民一樣,挽著包袱出外討生活。因此,綜觀此次李縣長率團走訪南洋五國,拜會十九個僑社和重要僑領,懇邀僑親返鄉參加世界金門日,與建縣九十週年慶等系列活動,正希望引進僑資共同建設家鄉,用意至為明顯,應獲得鄉親高度的支持。
總之,金門縣「宣慰僑胞東南亞五國訪問團」經過幾天的奔走,已順利走訪東南亞五國十九個僑社,也面見多位傑出僑親,除說明金門重大建設與未來幾項重要活動內容,更重要的是,藉以聯繫海外僑親情感,凝聚鄉親力量共同協助金門建設。我們認為,金門靠駐軍消費的時代過去了,且不可能再回來,面對未來的明天,百姓還要生活下去,縣府團隊不能坐在辦公室裡空等待,勇敢的走出去招商才有希望,結合僑親力量,共同建設家鄉,絕對是一條正確的途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