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燕南書院 再造海濱鄒魯美譽!
原座落於金城古區的「太文巖寺」,與海印寺、田浦城隍廟、庵前恩主公廟和南門香蓮廟合稱浯洲五大名寺,建於明朝末年,係為三進的大殿堂;前殿奉祀清水祖師,清朝時第三進闢為「燕南書院」;然因位於太文山上,地形險要,為因應軍事戰備需要,民國三十九年遭駐軍拆除建堡壘和雷達觀測所!
近年來,金門各界倡議發起復建「太文巖寺燕南書院」,以作為保境安民信仰中心和旅遊新景點,引起縣長李炷烽的高度重視,日前特率相關局室主管前往探勘,並與地方耆老和金門文史工作者座談,初步達成先整地釐清廟址範圍,進而積極籌組成立重建籌委會,期能在明年初動工,兩年後恢復古寺舊觀。
根據金門古籍「滄語瑣錄」記載:「朱子主邑簿,采風島上,以禮導民,浯既被化,因書院于燕南山,自後家弦戶誦,涵詠聖經,則風俗一丕變也。」又根據金門縣誌記載:南宋大儒朱熹擔任同安縣主簿,曾兩度「採風島上、以禮導民」,立書院於燕南山,設帳講學,浯島從此人文薈萃,宋、明、清三代科甲冠冕十方,甚至留下「一榜五進」、「八鯉渡江」、「父子進士」、「無地不開花」、「海濱鄒魯」,以及「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等美譽。
當然,如果「太文巖寺燕南書院」確定建於明朝末年,但距離南宋朱熹立書院於燕南山設帳講學,兩者前後相距四百年,是否一脈相承?抑或是年代久遠,穿鑿附會,值得文史工作者深入探討真象,因為,如果南宋朱熹設帳講學的地方,即是因戰備需求遭軍方拆除的「太文巖寺」原址,那麼,未來的重建工作,就不得草率為之了。
事實上,金門蕞爾小島,太武巨岩由對岸鴻漸山脈蜿蜒而來,高聳於東半島,為金門的最高峰,且尊嚴莊重,儼若仙人臥地,因而素有「仙山」的美讚;而太文山是西半島的最高點,與太武山對峙,從海上望去如玉柱雙擎。幾百年來浯島雖地瘠民貧,但「仙山」鍾靈毓秀,孕育英多,鄉賢「士多讀書取高第」,先後出了四十三位進士,如明萬曆十七年同安縣高中八名進士,其中金門籍就有五人,至今金門尚有「五桂聯芳」匾額。何況,在金鑾殿袍笏加身的鄉籍俊彥,先後均成了顯宦名儒,如榕園慰廬的西洪村「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而清代武功之盛,更曾「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又如內洋鄭用錫是開台進士,瓊林蔡廷蘭則是開澎進士等等,在在都印證金門雖是瘠貧之島,但因受朱子教化,文風鼎盛,人才輩出,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
平情而論,金門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的地方,然民國三十八年不幸淪為戰場,諸多人文史蹟毀於砲火,如古區的太文巖寺燕南書院係遭駐軍拆除,幸各界倡議發起復建,獲李縣長高度重視,劍及履及,日前率相關局室主管實地探勘,昨天開始進行整地釐清廟址範圍,又親自前往了解實情。我們認為,島上自古文風鼎盛,科甲聯登,是不容懷疑的事實,因此,當戰爭遠離的時候,企盼鄉親能同心協力,讓「燕南書院」早日重現風華,再造「海濱鄒魯」的美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