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反空降堡 存廢宜審慎評估!
金門自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大捷」一役之後,開啟「國、共」隔著金廈海峽大軍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戰雲密佈,軍事衝突一觸即發;金門島上戍守十萬大軍,與數萬男、女自衛隊,一方面積極構築防禦工事,也時時秣馬厲兵戰備訓練,防止共軍隨時進犯。
的確,早期兩岸軍事對峙緊張時期,國軍在島上構建各種防禦工事,除了碉堡、坑道之外,海邊潮間帶設「軌條砦」、岸邊佈置雷區;營區四週則佈置鐵絲網和多刺的瓊麻,重點砲陣地更挖掘反戰車壕溝。同時,在空曠的田野構建「反空降機堡」,周圍並廣佈「三角釘」,用以防衛敵人直昇機或傘兵從空中突襲,特別是重要交通路口,皆構築「反空降堡」,嚴密監控四方人車往來。
不可否認,過去金門島上綿密的防禦工事,構成三面空間的立體防護網,面對強敵「固若金湯」,讓敵人無法越雷池一步!其中,矗立在各交通路口的「反空降堡」,二十四小時皆有衛兵輪流守護,成為防空的耳目,也是防護的堡壘,諸如伯玉路與環島北路的瓊林路口,皆設有「反空降堡」,在戰時扮演著「守護神」的角色。當然,由於圓柱型的「堡壘」就橫阻在十字路口,路過的車輛要繞道而行,一個不小心即撞個正著,這些年來曾發生多起車禍,阻礙交通最為駕駛人所詬罵!
或許,隨著時空轉換,兩岸關係逐步和緩,島上大量撤軍,遺留在道路口上的「反空降堡」,似已完成時代的使命,該是「功成身退」拆除的時候了。何況,很多年來,皆不見駐軍看守與維護,長年任風吹雨打的結果,堡頂偽裝網殘破不堪,堡壁迷彩油膝斑剝,不但失去原有的光彩與戰備功用,甚而影響地區整潔的形象。因此,如何處理路口「反空降堡」,是拆除讓交通順暢,抑或保留為歷史作見證,展現金門戰地的特色,為發展觀光產業加分,實是一項不容忽視的課題!
目前,擺在路口的「反空降堡」,既已無戰備價值,縣府應與軍方協調,何者需保留或拆除?應審慎評估,才不致有礙觀瞻與影響交通順暢。當然,金門曾是戰地,當砲聲遠颺的時候,撤軍後所遺留的諸多戰役史蹟,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不但應妥善保存,供後人瀏覽、憑弔,藉以提醒世人「戰爭無情,生命無價」,何況,金門以觀光立縣,戰役史蹟對發展觀光而言,那是無價的瑰寶,「反空降堡」正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部份路口的「反空降堡」,確實有礙交通順暢,然諸如金城東門圓環那座,並無該項疑慮。相反地,上方擺置「金門高粱酒」瓶模型,四週披上藝文活動噴畫,作為公益廣告、藝術文化或特產宣傳看板,成為展現地方特色的路標,為路過的訪客所矚目。因此,島上其餘的路口「反空降堡」,亦可考慮委託民間承租或認養維護,作為產品廣告看板,達到「魚幫水、水幫魚」互蒙其利的目的;展現地區的另一種特色,為發展觀光加分!
總之,隨著兩岸關係和緩、與戰爭型態改變,金門已不具前線戰略價值,然撤軍所遺留防禦工事,是拆除或善加活化發展觀光,確實值得審慎評估,因此,擺在的路口「反空降堡」,若不拆除,也不能任其荒廢,宜妥善活化展現金門的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