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進步毋免講 金門發展卡要緊!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小三通」之旅系列之六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一行廈門考察返金時,守候在水頭碼頭的媒體記者爭相追問:「會不會暈船?對小三通感覺如何?」但見高齡九十一歲的王永慶,經過三天的舟車勞頓,仍神采奕奕扶杖而行,愉快地回答記者:不會暈船,感覺不錯,和大家想的「同款」,小三通方便,還有改善發展空間!
然而,隨行在側的夫人李寶珠則表示:小三通很方便,省時間、又省錢,感覺很好!有記者繼續問:對廈門的觀感如何?頗為健談的李寶珠則說:「廈門的進步甭說,重點是『金門卡要緊』,還要繼續發展!」換言之,被尊稱為「三娘」的李寶珠這一席話,並非隨便說說,其中隱意值得鄉親深思!
不可否認,廈門只有一百三十二平方公里,比金門島還小,但兩岸關係和緩之後,被列為「經濟特區」,在中共當局精心擘劃下,各項建設突飛猛晉、工商發達,且環境充分綠美化,交通秩序良好,已是名揚國際的「花園城市」,成為大陸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樣板」;畢竟,即使放眼全台,也難有一個城市可相媲美,更遑論離島金門!
事實上,常往來金、廈的鄉親都看在眼裡,廈門建設繁榮進步,到處充滿著活力和商機,而金門依然原地踏步,只要從廈門搭船回金門,短短四十分鐘裡,眼簾的場景由大廈林立,轉換入樸實的鄉村,簡直有天壤之別,難怪「三娘」李寶珠直說「廈門進步毋免講,金門發展卡要緊」,應是有感而發肺腑之言!
金門自民國八十一年結束「戰地政務」實驗開放觀光,但迄今十四年來,島上像樣的大樓屈指可數。不久前,廈門媒體記者訪金,回去寫了系列報導,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金門的樓都很矮,很少超過四層的;據說金門人不期望走都市化路線,希望「贏在鄉村,亮在民俗」。
或許,以目前的現況,每年「小三通」近六十萬人次的旅客,惜幾乎是過境而不入「門」,政策設限使然,金門蓋再高、再多的樓房也枉然;何況,以金門眼前的條件,只能致力發展觀光事業,但無論是台灣或大陸的訪客,想看的絕不會是高樓大廈,而是金門獨有的戰役史蹟和閩南人文采風,因為,要看高樓大廈,何必跑來金門?近年來,大陸以發展經濟為政策指標,規劃區內的古蹟建築並無保存,又因「文革」期間「破四舊」,宗祠、寺廟皆被拆除,神主牌和族譜也焚燒殆盡。去年,「廈門市閩南文化學術研究會」來金交流,盛讚金門閩南傳統建築保存得非常完整,將來海內外華人要到金門,才能找到「閩南的故鄉」。
平情而論,金門的土地均為私有、且畸零,又受限「都市計劃」土地分區使用,更因戰亂居民傷亡或流落異鄉,產權問題糾葛難解,無法整體規劃開發,此外,海岸、山陵仍屬軍管,許多土地列入國家公園範圍,不能開發利用;君不見,廈門五通附近沿岸,蓋了許多觀賞大膽島「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看板的海鮮餐廳,夜夜高朋滿座,而到金門的觀光客,入夜只能在飯店看日光燈,誰願再次光臨或推介親友?我們認為,金門機場、碼頭應先擴建,土地分區使用宜大幅鬆綁限制,部份海岸能爭取開發利用,金、廈兩門的建設發展,差距才不會愈拉愈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