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
回首頁
位置 序與後記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
天公疼戇人--序 陳長慶 2007.初冬
                                    風格與品味
                                              
                                    ──試論林怡種的《天公疼戇人》
/陳長慶

      《天公疼戇人》是林怡種先生作品系列之一。

        綜觀他收錄於書中的百餘篇文章,已不是單純的一般散文小品,書寫的觸角亦已深入到人性的探討、社會的觀察、生存的定義、善惡的分辨、是非的分明。大凡浯鄉的民情風俗、族群的融冾、人間的冷暖、政局的穩定、股市的漲跌、交通的亂象、政客的嘴臉;甚至,愛惜海洋、保護生態、望海生憂,藉古諷今,幾乎都在他的神筆下揮灑成章。而且,每篇均以小故事、大道理的文體來書寫,不僅見證社會的變遷,也同時揭櫫人性善良與醜陋的一面,部份篇章更可做為青年學子、邁向人生大道的座右銘。

        摒除上述,我們亦可從他的作品中,發覺到許多即將流失的鄉諺俗語,譬如:「五兄扛一妹,要嫁無金箍也鳳冠」,「嫁著做穡尪,三頓躘灶坑」,「錢銀有地賺,名聲無地買」,「歹鐘累鼓,歹尪累某」,「人佇中進士,伊佇捶死羊母頭」,「一更窮,二更富,三更起大厝,四更賣袂赴」,「嘴闊食四方,肚大奇財王」,「食飽睏,圓滾滾」……等。甚且,也有以鄉諺俗語命題的,例如:〈天公疼戇人〉、〈四兩芫仔愛除〉、〈偷食著擦嘴〉、〈書讀佇胛脊〉、〈窮厝無窮路〉、〈一時風駛一時船〉、〈青瞑毋驚槍〉、〈最牛踏無糞〉……等。這些寶貴的文化資產,如果不加以保存而任由它自生自滅或荒廢的話,的確是浯鄉之悲。因此,我們認為,林怡種這本書的出版,絕對有其流傳的普世價值,它不僅有現代文學的氣勢,亦融會著鄉諺俗語的文采,讓廣大讀者的心靈,更能貼近這塊土地,繼而地引起共鳴。

        誠然,筆者不能針對書中的每一篇作品詳加分析,卻不難看到林怡種欲表達的意象是什麼。他在書題作品〈天公疼戇人〉開宗明義地告訴讀者們說:「人世間很多事無法憑聰明才智去意料,冥冥之中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主宰,沒有人天生是贏家,為人處事也不必太計較,因為天公有時嘛也疼戇人。」在〈不要把人看扁〉裡,他藉著先賢蔡復一的「一目觀天斗,孤跤跳龍門,麻臉滿天星,龜蓋朝天子」來嘲諷那些庸俗的人們。他毫不客氣地直言:「喜歡在門縫裡看人,把人看扁仍是一般人的通病,看順眼者棒上天,反之貶抑踐踏在地。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頭頂一片天,千萬不要把人看扁。」在〈書讀佇胛脊〉他更提出:「如果書讀得越多,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只是為了更懂得如何掠奪名利與財富,無視於公平正義的存在,厚顏而無恥,笑罵由人,這樣的讀書人,充其量也只是一個讀聖賢書的賊而已。當然,絕大多數的人讀聖賢書,因而明是非、辨善惡,更擁有一顆悲天憫人的胸襟。然而環視今日社會,學歷愈高愈自命不凡,更加自私自利,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卻不為。」在〈瓜田李下〉他寫著:「這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任何矯情掩飾,最後終逃不過大眾的檢驗,因為天下只有傻瓜,才會將別人當傻瓜。」在〈相信自我〉裡,他說:「人生的旅途,我只相信自己,從不向命運低頭,然而,處在這個『窮算命,富燒香』的年代,或許算命和燒香也能帶給人們心靈上的一些慰藉,有其存在的價值。至於某些專門喜歡拉女生小手看相之徒,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荒誕復可笑,切莫輕信才好。」

        倘若以文學的觀點來說,顯然地,收錄書中的百餘篇作品,可說篇篇都有其可讀性與感人處,即使筆者只摘錄其中的小片段來詮釋,不能以整本書的格局做論述,但依然能感受到作者精闢的見解和綿密的思維。如果作者對這個社會以及人性的善惡沒有長久的觀察和體悟,勢必難以領會它的現實和不堪,也不可能因此而塑造出自己獨特的書寫風格,讀者們更品嚐不到書中的精華,這似乎也是這本書最值得稱頌的地方。

      《天公疼戇人》書中各篇,均為林怡種先生以「根本」為筆名,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之專欄作品;如今,重新篩選分類,輯成數個獨立的單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交由秀威資訊科技公司輯印成書,向兩岸三地以及海外擴大發行,讓讀者們共同來分享他那一篇篇鏗鏘有力、文采並茂、辭理可觀,富有啟發性的勵志小品。但願讀者們能細嚼慢嚥,好好品嚐,定能從其中悟出真理,獲得無窮的知識。仿佛看到的是一篇篇精彩感人的小故事,而裡面卻隱藏著能啟發人性的大道理,甚至亦可說是一則則規諫的醒世箴言。

        早期從事散文創作的林怡種,他的作品已在國內文壇佔有一席之地,並於八○年代結集出版了《拾血蛤的少年》一書,曾經得到名作家丘秀芷女士和林文義先生以及眾多文友的讚賞。然而他卻自謙「才疏學淺」又無「傲人學歷」,但我還是十分認同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宋怡明博士對他「沒學歷,有學問、有能力」的評語。倘使從他擔任金門日報編輯主任與總編輯期間,所書寫的各種文類來論斷的話,宋博士所下的定論,絕非言過其實。儘管這是一個高學歷掛帥的年代,但如果一位文學博士不能以作品來服人,又豈能與沒有傲人學歷而書寫過數百篇社論與方塊文章、甚至出版過散文集的林怡種相媲美。
  
        假設作品必須與學歷劃上等號,我何德何能能在《天公疼戇人》這本書裡留下隻字片語。可是數年來我們早已把建立在文學上的互動,提升至無所不談的知交,並攜手同在浯鄉這塊文學聖地上耕耘。不管它將來能綻放出什麼花朵,願友誼之情、文學之心,常在我們的記憶中浮動。是祝福,也是互勉  ,不敢言序!

                                                                                      二○○七年初冬於金門新市里

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
操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