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願無違
/林怡種
在我三歲那年,爆發「八二三炮戰」,四十四天大戰當中,金門一百五十二五方公里的小島,落彈近五十萬發;由於村後國軍佈置八門「一五五榴彈炮」,因炮兵開火,慣例先轟炸對方炮陣地,所以,村子落彈特多,我們家唯一棲身的磚瓦房,先後中了七發炮彈,同時,灌溉的水井被震跨,連耕牛也被炸得身首異處,唯一慶幸的是,一家老小毫髮無傷!
自古以來,農村需要大量人手,家家孩子一大群,我們家也一樣,兄弟姊妹七人,個個嗷嗷待哺。金門是海中孤島,到處黃沙滾滾,能耕種的田地本不多,成年男丁皆遠赴南洋討生活;先祖自對岸泉州渡海前來墾牧,祖父有五個兄弟、父親也有五個兄弟,祖產得作廿五等份均分,偏偏我也有五個兄弟,將來若要靠耕種維生,將無立錐之地。何況,適逢「國、共」兩軍隔著金廈重兵對峙,金門居民管制不准出境到南洋謀生,島上無分男女,年滿十六歲即納入民防自衛隊,配發槍枝接受軍事訓練,隨時為保鄉衛國與國軍併肩作戰。
當年,金門教育不普及,普遍是借用村落中的宗祠當教室,學生打赤腳在敵人的砲聲中上課,很多人等不及唸完國民小學,只要有一枝步槍高,就紛紛報考「士校」當兵吃大米飯,不必天天喝蕃薯湯,家裡也可申領眷補米糧。
或許,由於當時營養不良,唸國中以前,我的個兒一直沒有步槍高,而且,有人當著母親的面嘲笑:「一個兒子娶媳婦,聘金等開銷至少要二十萬元,五個兒子就要一百萬,沒田、沒地、沒產業,憑什麼娶某,將來恐怕要被人家『招女婿』改姓!」
因此,父母親發願:孩子既然已生下,無論日子再怎麼辛苦,也要讓所有孩子唸完金門最高學府──金門高中,更不能被招贅改姓。事實上,雙親生長在日據時代,沒有機會讀書識字,僅靠種一塊錢三斤的青菜、和剝一斤一塊五毛錢的海蚵,沒有固定收入、也沒有「子女教育補助費」,卻能在敵人的炮火下,讓五個兒子先後唸完金門高中,雖然,在那窮苦的年代,部份孩子未能升大學,但其中有人在離島從未補習,卻能自力考上醫學系;更值得安慰的是,五個兒子都己成家立業,沒有人出嗣或贅入他姓。
坦白說,當年個人高中畢業未能升學,迄今不但沒有怨與恨,反而非常感謝父母,因為,當時一家老小生活無以為繼,他們沒有為了領取軍眷米糧,強逼我們兄弟去當兵,甚而能讓我們到城裡唸高中,確實是非常的不容易。
當然,因為自己沒有學歷,自覺要在職場存活,就不能沒有學識、也不能沒有能力,所以,平時努力看書、閱報,希望在「社會大學」裡多多充實自己。很幸運地,進入金門日報工作之後,承蒙時任編輯主任的顏伯忠先生諄諄教誨,提攜擔任新聞編輯,並因工作關係得與文字為伍,逼著自己每天要看很多份報紙、找時間閱讀古典史籍,並時時關心社會脈動,所謂「世事洞悉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幾年之後,幸獲升等考試及格,在「無牛駛馬」的情況下,先後晉升編輯主任及總編輯,然因長期上夜班,且沒有固定假日,金門雖已開辦大學,惜仍無緣進修補學歷,幸好,為應工作需求,每天更勤於讀書、閱報,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
如今,能獲「秀威資訊」發行人宋政坤先生、主任編輯林世玲小姐之協助,願同時出版「人間有情」、「天公疼戇人」、「心寬路更廣」、和「心中一把尺」四書,同時,更幸運能獲知名作家丘秀芷女士、國際知名法學博士傅崑成教授、金門文壇前輩陳長慶先生,摯友陳欽進兄等分別作序,以及蔡群生先生為文稿校對、名書法家張水團先生為書名題字,謹此同表感謝。
值得一提的是,文壇前輩陳長慶先生際遇比我還糟,唸完初一即因家境所迫輟學,靠賣書、賣報維生,卻能自修苦讀,並不斷向各報刊投稿,所寫的金門鄉土小說和散文,備受讀者喜愛,迄今己結集出版二十七本書,分別在各大書店和網路書城出售。
回首前塵往事,當年我的父母不識字,為恐孩子娶不到媳婦,因而發願無論再怎麼辛苦,也要讓孩子讀完高中,不能被人家招贅改姓;如今,他們的願望達成了!想想自己年逾不惑,雖然沒有學歷,卻依然擁有時時努力學習、和接受挑戰的勇氣,儘管,靠自修投稿寫作之路非常辛苦,但金門文壇前輩陳長慶先生,正是我效法的好榜樣,因此,願借用陶淵明的詩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作為鞭策自己的動力、與努力的方向,祈盼有朝一日,願望也能實現!
2007.1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