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
回首頁
位置 浯江夜話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
又見麥苗 浯江副刊 1993.01.04.
                                          又見麥苗

/林怡種

        元旦假期,難得風和日麗,應孩子的要求到戶外舒展身心。隆冬時節,沒有鶯啼燕語,不見蜂飛蝶舞;寒流肆虐,大地一片蕭瑟,尤其是一些拋荒的農地,蔓草枯藤,倍感荒涼!

  車子繞過大半個太武山,好不容易在金沙橋畔阡陌裡找到幾塊新綠,孩子不禁驚叫著:「好漂亮的絨布鋪在地上!」我告訴他們,那是麥苗,鮮綠的麥苗長大後會結穗,麥穗裡的麥籽,能做成麵包或餅干,孩子卻瞪著一雙疑惑的眼神。

  「時間的經過,就等於一切東西的變化。」認真地算,和孩子相差三十歲,三十年前,我的童年就在麥田裡成長,那時,沒有玩具,玩伴三五成群跑進麥田裡,尋找一種類似碗豆的豆夾當哨吹;或摘一株麥穗,放進褲管後,在田裡拼命地奔跑,比賽誰的麥穗先爬上褲頭;或折一節麥管,上頭撕開成漏斗狀,放進一顆碗豆,用口吹麥管,讓碗豆在漏斗裡滾動。事隔三十年,童年情景歷歷如繪,甚至煮飯燒麥稈,灶內麥管爆裂的僻哩拍啦聲,滿室濃煙瀰漫,被燻得眼淚直流的情景,也彷如昨天才發生似的。而今,孩子們竟不相信麥苗能長出麵包!

  的確,小麥耐旱又耐寒,適合金門冬季種植,加諸「懶惰男人愛種麥,懶惰女人愛作客」,種麥省時又省事,只要把田犁好,將麥籽均勻撒播,既不必除草,也無需殺蟲,麥苗愈冷長得愈有勁,怪不得從前的金門,冬季滿山遍野仍是緣意盎然,直到初春,「夜裡南風起,小麥覆壟黃,農人收麥忙,你一擔,我一擔,挑起小麥喜洋洋!」

  記得唸國中時,台灣來的地理老師很感慨:世界上那裡產小麥,她背得滾瓜爛熟,可是,小麥到底長得什麼模樣,她是有幸來到金門之後才一睹「廬山真面目」。如今,時空的轉換,年輕人為了求學就業,紛紛遠走他鄉,守在家鄉的父老,一年年地老去,田園漸蕪,隆冬時節,想找幾塊新緣的麥苗已不可多得,或許,再過幾年之後,說不定想看那金黃色的穗浪,要到長城塞外,才能重溫兒時的情景!      

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
操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