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觀後感
/林怡種
小時候,在煤油燈下囫圇吞棗讀借來的「水滸傳」,隨著歲月更迭,至今腦海中那澗水潺潺繞寨門,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替天行道、救生民的影像,逐漸地模糊褪色,已經快不復記憶了!
幾年前,當我自已有書房時,曾在夜市買回一些磚頭書,卻因馬齒徒增老眼昏花,再看古典章回小說,真是備感吃力,因而每看幾回即又束諸書架,幸好,拜科技昌明之賜,播放一片小小的光碟,也能重溫「水滸」舊夢,特別是透過螢光幕,享受聲光效果,令人仿若身歷其境,尤其沒有廣告插播,一氣呵成連看數集,陶醉其中渾然忘我,真有不亦快哉之舒暢!
的確,水滸大戲,只是宋朝時代社會上一些習槍弄棒、武藝高強的漢子,講義氣、重孝道,個個身懷絕技,他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呼群保義,卻因社會風氣敗壞,貪官汙吏與惡霸橫行,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出手鏟奸除惡,因而常被判打幾十脊杖之後刺配流放邊疆,或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當然,綜觀水滸大戲裡的人物,個個兇狠殘暴,動輒拳腳相向,刀起人頭落,砍砍殺殺之後,到處死傷枕藉,血流五步,令人不忍卒睹,可是,因為呈現在畫面的刀下屍首,若不是貪官、惡徒、也是姦夫、淫婦,社會所不容的人渣,他們的死,那是「天理昭彰」,死有餘辜,反而能大快人心,發抒人們胸中鬱悶的塊壘!
其實,古今中外,文學戲曲,旨在娛樂大眾,教化人生。有很多戲曲,在博君一笑之後,很快就為人們所淡忘。然而,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故事能流芳千古,為世人所傳頌,正因他們和「包青天」一樣鏟奸除惡,替天行道,仿若正義的化身,足以帶給為非作歹的人一些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