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人倫親情 營造祥和社會!
---從大同之家門庭前安置精神塑像說起
最近,金門大同之家安老組門庭前,安置一座古銅色的塑像,一對老夫婦相依偎在扶疏的花木中閱讀書冊,那份閒情逸致及慈祥的神情,栩栩如生,為庭園憑添無限生趣與溫馨!
的確,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精神的金門大同之家,新近分別在安老、育幼組庭前精神佈置;其中,安置於安老組門庭前的一對老夫婦塑像,不但成為訪客駐足矚目的焦點,同時,也成為院內阿公阿婆稽首禮敬的對象。甚至,有一位從軍中退伍的院民,雖年逾耄耋,每天清晨起床,必先到院內佛堂上香,再到塑像前鞠躬請安,平日外出散步運動、或自外返家,也要在塑像前駐足行禮。因為,「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他們把庭前的塑像,當成是自己心中的爹娘,出入家門必先稟告,孝親真情自然流露,令人為之動容!
事實上,進入大同之家安養的院民,都已逾古稀之齡,父母早已不在人世,特別是仍孑然一身的老榮民,他們少小離家,歷經戰亂有家歸不得,長期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渴望的是人倫親情,雖步入人生晚年,但仍童心未泯,在他們的心目中,父母永遠存在,魂牽夢縈企盼承歡膝下,享受天倫之樂!
當然,誰無父母?誰不想盡盡人子之道?可嘆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大時代的戰亂釀造悲劇,讓舉目無親的老榮民流落異鄉,在養老院安渡晚年,只得無奈地把思親之情,寄託於一座老阿公阿婆的塑像,實現人生夢境!其情其境,怎不令人憐憫與敬佩?
然而,環顧今日社會,西風東漸,功利主義抬頭,家庭人倫親情日漸淡薄,昔日祖孫三代同堂的情景已不多見,作父母的沈迷權利追逐,動輒離異,放縱兒女在外冶遊飆車、或留連網咖、吸毒搖頭,以致社會刑案層出不窮。主要是固有孝道日漸式微,社會價值觀丕變,少部份人承受養育栽培,卻不懂得珍惜與反哺歸恩,平日對雙親不聞不問,當父母往生作古,卻大發訃文,刊登巨幅廣告,孝子孝孫羅列一大堆,出殯的當天,樂隊、電子琴花車綿延數里,殊不知「祭之豐、不如養之薄」!正如地方俗諺所謂的「生前奉養一粒豆,卡贏死後拜豬頭」!
總之,身為萬物之靈的人們,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握在手裡的寶物,每每不懂得珍惜,等到有朝一日從指縫溜逝了,才後悔莫及!畢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健在,就是無價之寶,千金難買。此次,大同之家在安老組庭前安置精神塑像,旨在彰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不意引起老榮民孝思定省,雖只是個別珍惜人倫親情的表現,但是,吾人深深覺得,此舉足以作為大眾效法的典範,因為,只有人人重視家庭人倫親情,知恩惜福,才能營造溫馨祥和的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