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心態 正視大陸貨傾銷的隱憂!
--─從大陸蚵低價入侵金門市場說起
根據報導,大陸海蚵大舉入侵,巿售海蚵五成以上來自對岸,本地海蚵雖鮮美味佳,仍不敵「俗擱大碗」的大陸貨,價格走軟滯銷。甚至,大量大陸蚵冒充金門海蚵「中轉」銷往台灣!
這樣的新聞,對消費者而言,或許是一項好消息,但對蚵民來說,無異眼巴巴地看著捧在手中的飯碗,突然被人搶走,辛苦養殖的蚵將賣不出去,血本無歸之外,生計面臨挑戰,情何以堪?
的確,金門島的西海岸,北起官澳、西園,經洋山、浦邊、瓊林等,南迄古寧頭、湖下,整個沿海帶狀的村落,幾百年來皆以養蚵為主、副業,村夫村婦在退潮的海灘插石,他們無畏寒風,辛勤採蚵、剝蚵,代代相傳;軍管時期,為供給數萬駐軍需求,除了石條蚵,水試所更推廣養殖篊竹蚵和塑膠蚵。如今,駐軍驟減市場萎縮,鮮蚵滯銷且價格節節衰退,加諸走私上岸的大陸蚵低價傾銷,辛苦的蚵民無利可圖,形同做白工,蚵田勢必荒廢,往後的日子怎麼辦?
或許,隨著兩岸關係逐漸和緩,又先後加入世貿組織,大陸農、漁貨低價傾銷,已是無法擋的時代潮流,何況,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利之所趨,海上小額貿易,違法走私,也不是有限的海巡、岸巡人力所能防杜,況且,貨物像水一樣往低價流,更是無可抗拒的自然法則,到目前為止,還是咱們鄉親追求利益從事貨通有無,並非大陸客上岸作買賣。換言之,自由經濟市場,優生劣敗,適者生存,產品缺乏競爭力,只有被淘汰,怨不得誰?
事實上,大陸貨低價傾銷,嚴重壓縮地區產業生存空間,並不限於蚵民,其它行業,似無一能倖免。君不見,大陸米充斥坊間,其價格只有台灣米的二分之一;有人透過管道到對岸訂做西褲,只花本地裁縫店五分之一的銀子,其它蔬果、衣鞋之價差就更甭提了,畢竟,如王永慶所言,他們的工資低廉,是台灣的十分之一,怪不得連金酒的陶瓷瓶,被人以不到底價的一半得標,令陶瓷廠營運陷入困境,許多把一輩子青春歲月奉獻給陶瓷廠的員工,也眼巴巴看著捧在手中的飯碗被人搶走,中年面臨失業,何去何從?
平情而論,兩岸隔絕五十年後,如今逐步走向「三通」,已是擋不住的歷史潮流,可以預見的將來,地區的許多產業,在對岸低價傾銷下缺乏競爭力,勢必一一豎起白旗,因此,逢此轉型期,唯有面對現實調整心態,不要再奢望增加駐軍刺激消費,也不要有關起門來做生意的想法,宜及早未雨綢繆,切莫等到飯碗被搶走才覺醒,那就太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