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農路邊擺攤 值得正視關懷!
夏天到了,又是西瓜盛產的季節,環島北路瓊林路旁又見處處擺攤賣西瓜,農民自產自銷,品質新鮮、物美價廉,吸引路過軍民及觀光客選購,為炎炎夏日勾勒出清涼的畫面。
是的!任誰都不能否認,西瓜汁多味美,能生津解渴,是盛夏消暑的人間極品,因而自古即博有「天生白虎湯」的美讚,更由民間俗諺所謂的「夏日吃西瓜,藥物不用抓」,即可管窺人見人愛,百吃不厭之一斑!
根據記載,西瓜原產於西域新疆哈密一帶,由於當地日夜溫差大,白天熱,夜寒冷,居民有「朝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之謔稱。或許,因自西而來,所以稱之為「西瓜」,自五代時傳入大江南北,品種經一再改良,繁衍出許多新品種,廣為人們種植,盛產於炎炎夏日,號稱是夏季的「瓜果之王」。
西瓜是金門的一大特產,瓊林村郊土地平坦肥沃,灌溉水源充裕,成為重點輔導栽種的對象,年產量皆在十數萬公斤以上,每到盛產的旺季,瓜農自產自銷,爭相在環島北路小徑路口及瓊林路段樹蔭下搭棚賣瓜,處處可見一堆堆待價而沽碩大的西瓜,任路過軍民及觀光客選購。
其實,金門本地土產的西瓜甜度夠、風味佳,尤其是瓊林出產的西瓜,早已名聞遐邇,其品質不亞於從台灣進口的任何水果,不但滿足島上饕客口腹之慾,更是觀光客的最愛,每年為農民創造可觀的收入。
然而,雖說瓜農自產自銷,可以減少中間商的層層剝削,但是,農民各自在路旁搭棚販售,任日曬雨淋,倍極辛苦,而且,「馬路如虎口」,在馬路邊擺攤,還常有孩童幫忙販賣,儘管交通執法單位體恤農民苦衷,但路邊停車做買賣,確實充滿著危險,安全問題值得引以為憂!
更進一步說,這是一個以行銷為導向的時代,再好的產品,皆需包裝宣傳促銷,瓊林的西瓜雖風味絕佳,但傳統自產自銷的農業型態,已不符時代潮流,政府主管部門,有必要善加規劃輔導,結合觀光產業,營造「一鄉一特產」,有計劃的擴大種植,減少農民的負擔,才能增加產量,獲得更多的收益!
平情而論,金門農業條件先天不足,農村年輕人口大量外流,加諸近年來又遭對岸低價傾銷,農地拋荒情形日益嚴重,而一地的農田景觀,象徵一地的經濟榮枯,金門大力倡導「觀光立縣」,相關部門應同時動起來動腦筋、想辦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開發利用的資源;諸如瓊林盛產的西瓜,即使無法比照台省水果產區舉辦「仙子」、「皇后」選拔促銷,也應提供獎金舉辦「大王」競賽活動,藉「重賞」激勵「勇夫」,達到廣泛種植增產的目的,進而營造農村繁榮景象,兼而協助農民創造財富,最起碼,幫助他們免於在路旁搭棚賣瓜,承受不必要的辛苦與風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