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
回首頁
位置 甲申夜話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
流浪的方格子 浯江副刊 2004.10.13.
                                          流浪的方格子

/林怡種

        新詩,是五四運動「文學革命」在創作上尋求突破的產物,開始的時候,文學大師梁啟超設想要讓文學有「新意境、新語句」,打破傳統詩詞的格律;屬於自由派的胡適,主張詩體大解放,不受格律的束縛,所提「詩的經驗主義」,強調內涵要「言之有物」,也就是文中「有我」與「有人」,以表現作者的性情與見解!        

        當然,這樣的主張,引起來自四面八方的反對聲浪,最後才站穩腳步,近百年來,各種刊物,都可讀到新詩的作品。然而,新詩不像散文;因為,散文之寫作,最起碼會清楚交代時間、空間、人物等背景,而新詩則隨興所至,虛無飄渺,任感情奔放熱烈,饒富想像空間,難怪懂得欣賞新詩的人,形容為「流浪的方格子」;而看不懂新詩的人,直指寫新詩的人,大概和瘋子是鄰居。        

        基本上,報紙副刊版面,通常是提供小說創作、散文和詩歌的抒發園地,因此,主編大都偶而會採用新詩作品。但是,新詩普遍簡短,無論字數或格局,都不足以挑大樑當主角。換句話說,不管叫誰擔任編輯掌廚,新詩充其量像青蔥或芹菜,只能在大餐裡當調味及點綴品;說得更明白一點,新詩常常用來填版面,當作補白的角色而已!        

        然而,每天打開投稿電子信箱,或拆閱作者來稿,新詩所佔的比率偏高,有人可能一時心血來潮詩興大發,一口氣寫了十幾二十首,文字堆疊是很美,但從頭讀到尾,卻不知在說什麼。這樣的文稿日積月累,堆積如山,但刊用的機會實在不多,真替作者感到惋惜!        

        或許,農夫種菜,要注意市場需求,選擇有人要買的菜類播種,心血才不會白流;同樣的,作者寫稿,也要配合刊物編輯方向,也就是說,新詩易寫,但刊登的機會不多,不如多寫些生活記實的散文,或溫馨的小品文,既使被當作補白填版面,仍更有機會獲得刊用;再說,倘若將一些信手寫下的小片斷匯集成篇,自成一格,也別具特色,甚至,還有機會當版面的頭題,風風光光與讀者見面哩!  

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
操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