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
回首頁
位置 金門采風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
成功陳景蘭建樓興學傳奇 金門報導 1991.04.06.
                                  
                            成功陳景蘭建樓興學傳奇      

    金門自南宋大儒朱熹開啟教化之後,文風鼎盛,出將輔相,人才輩出
,歷代先後出了四十三位進士,一百三十多位舉人;明朝的西洪村〔今
榕園〕更有「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而今,濱海的成功村一門三
漁郎搖身成「一門三博士」--政治學博士陳德禹、法學博士陳德昭和
陳德新,其意義就非比尋常了,他的背後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成功村,早時稱尚卿,後來叫陳坑,近來統稱成功,但是一般人仍習
慣稱陳坑,一百多戶人家,位於太武山的南麓,顧名思義,陳氏人家住
在山坑裡,事實一點也不錯,成功村就在二座山陵間形成的山谷裡,紅
磚屋宇就建在崎嶇的花崗岩上,全村幾乎找不到一塊可供作籃球場的平
地,屋屋相連,戶戶緊接,沒有晒穀場,一眼便給人十足的漁村風貌。

    從前,村子裡的男人下海捕魚,女人在家補網,男孩子一出生,七、
八歲的時候就被帶到船上,腰帶綁條繩子,栓到船舷上,開始與海搏鬥
,和父兄學習在波濤起落間隙裡討生活,任年華老去,代代相傳,無怨
無悔。明、清時代,許許多多金門人在朝庭為官,只有陳坑人自始都是
打漁郎,未曾在朝庭裡謀得一官半職。鄰村的夏興、瓊林、後沙都出了
大官,威赫不已,偏偏陳坑和瓊林發生了械鬥,陳蔡兩姓族人在陳仔山
對過陣仗,互有傷亡,二村結為世仇,誓不通婚。

    清光緒七年,也就是西元一八九一年,陳坑誕生了一個叫陳景蘭的男
丁,他的出生地就在成功六十五號,今天正義村公所前面金再興商店正
後方那幢老民宅。這個人出生後,他比同齡的陳坑小孩幸運多了,到後
沙親戚家讀書識字,當他飽讀詩書之後,領悟到陳坑人一直都不能出人
頭地,個個都是打漁郎,最大的原因在於孩子沒有讀書,每一次回到陳
坑村,看到同年齡的玩伴一個個搖櫓出海,無不感慨萬千,他喜歡獨自
一個人坐在岩石上,面對浩瀚的大海遐思,雖然有滿腹經論,卻因義和
團亂熾,八國聯軍攻打中國,不能進京趕考,因此,他打消學而優則仕
的念頭,立志遠赴南洋求發展,誓言要賺很多錢回家鄉蓋家校,請最好
的老師,讓陳坑的孩子能夠有書讀。

    就在廿歲那年,他拎著小包袱,搭船經廈門「落番」,孤蓬萬里征,
一個多月的海上航行,終於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英國殖民地新加坡,幸好
曾讀書識字,不必去當苦力,在一家叫金福和的貿易行找到一份管帳的
工作,個人一方面生活節衣縮食,另方面精研生意竅門,探討生財之道
,幾年之後,開始自立門戶,由小本生意作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他
的小買賣生意已搖身一變成大貿易,兼營輪船運輸業務,念茲在茲,鍥
而不捨,終於發了。為了實現夢想,回饋桑梓,陳景蘭專程返回故鄉陳
坑村,進行買地建學校事宜。

    陳坑的宅地本來就不多,到那裡去找一塊可以蓋幢大樓的土地呢?尋
來覓去,最後,陳景蘭相中村郊東南邊的大山溝,那是整個陵地雨水匯
聚的出海口,也是太武山花崗岩延伸入海的末稍,亂石壘疊,斷崖峭壁
,驚險萬分,這樣的地理環境建造大樓,益添其困難了。根據陳坑耆老
,也是陳景蘭的姪兒陳水澤和陳火貴兩昆仲指著神案上陳景蘭的遺像表
示,他伯父將山溝附近的土地,以及下方延伸至海濱的土地統統買下,
從廈門請來廿幾個建築師傅和八十幾個小工,大師傅每天工資一元二角
銀圓,小工七角銀圓,從民國六年動工,每天一百多個人進行整地、填
土、打樁,所有的杉木、磚瓦,完全由大陸內地進口,三支桅的帆船經
常停靠在岸邊,白灰則在金門當地由蚵殼燒煉,水泥則遠從荷蘭進口。
其間,經過幾次颱風肆虐,土方塌陷,基石流失,但是,師傅們仍克服
困難,歷經四年餘,佔地廣闊的大樓,終於在民國十年落成了,這棟鬼
斧神工的羅馬式建築,包括樓前下方的公園,花榭亭台,所費銀圓不計
其數。

    所謂「南洋錢,唐山福」,金門原有的房舍,都屬紅磚屋瓦的閩南式
傳統建築,若有洋房,準是衣錦還鄉南洋客的傑作。然而,論架構,放
眼金門,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棟可以相比擬,就以今天的環境,要建這
麼一棟高樓和公園,也要超級大手筆才能做得到;論格局,帶有歐洲風
味的西洋建築,就以三面走廊欄杆上的每一座拱門,都用磚塊疊砌,其
結構就令人驚嘆不已!

    大樓落成之後,根據成功村陳清木老先生表示,陳景蘭為了實現諾言
特以高薪從鼓浪嶼將最有名的老師都請來了,以陳文溫當校長,老師包
括曾任同安縣長的陳天奉,完全免費供陳坑的孩子讀書,有教無類,教
室不夠用,還借用陳氏宗祠上課,一時整個漁村書聲朗朗,弦歌不輟。
今天成功村「一門三博士」的父親陳維藩,就是當年的高材生,知書達
禮,學富五車,倘若當年陳維藩沒有書讀,同樣上船搖櫓當打魚郎,今
天他的三個公子是「一門三博土」或是「一門三漁郎」,恐怕還是個問
號!

    金門四面環海,海盜出沒無常,打家劫舍,南洋客更是土匪眼中的肥
羊,當然,陳景蘭自是不例外,尤其,以當時的情況而言,他該是全島
數一數二的有錢人,早已令賊頭們垂涎不已!白天,打扮成各種小販,
賣荔枝的、收破布的、走江湖雜耍賣膏藥的,紛紛前來打探虛實。夜間
,賊船更是不斷挑釁騷攪。幸好,陳景蘭在海邊的高地建有槍樓,扼控
整個陳坑海面的動靜,僱用十多名村中壯丁,輪流值更巡邏,使海盜始
終無法逾雷池一步。今天,成功村許多上了年紀的阿婆,仍記憶猶新,
津津樂道當年丈夫守夜,在家裡煮宵夜的情景。

    據陳水澤老先生的回憶說:民國廿五年九月二十三日晚上,日本鬼子
來了,壯丁們紛紛走避南洋,鬼子們接管大樓,當做大隊部和醫院,不
時有車輛和駿馬出入,門禁森嚴,致於他們在大樓裡幹什麼,就只有他
們知道了!

    日本人戰敗後,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門,也將大樓當成野戰醫院
,尤其古寧頭大戰一役,終日傷兵進進出出,到尚義醫院落成,大樓才
結朿當作醫院。

    民國四十三年九三砲戰,金門高中三位老師中彈身亡,因此,高中部
和初中部數百師生舉校遷避陳坑,就以大樓為校本部和學生宿舍,大樓
左側則加蓋覺民堂一座,做為師生集會和用餐的場所。金門島上四面八
方的學子聚集陳坑,使大樓成金門最高學府,直到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
爆發後,註冊前學生被通知前往碼頭集合,全校師生遷避台灣,分到台
灣所有省立中學就讀,包括偏遠的花蓮和屏東,每校大約十多人。

    金門高中師生遷台後,大樓並沒有閒著,金防部在大樓成立官兵休假
中心,提供戰地官兵前來休假,每期一百多人,軍方也大興土木,加蓋
許多宿舍和康樂活動場所,每年寒暑假,島上官兵停止休假,改辦「金
門戰鬥營」,全國菁英學子聚集大樓。也因此,附近商家應運而生,商
店櫛比鱗次,之後,台金交通改善,官兵大都返台休假,戰地政務終止
後,休假中心房舍終於回到陳坑人的懷抱!

    歲月悠悠,今年是一九九一年,距陳景蘭出生的一八九一年,剛好整
整一百年,換句話說,如果陳景蘭還健在,正是百歲人瑞,然而,不幸
的是在他六十二歲那年就去逝了,所生的四個兒子國銘、國鈞、國炎和
國禎,僅老三還在新加坡,也已是八十幾歲的老人。據陳水澤和陳火貴
老先生表示,陳景蘭生前曾立遺囑,言明大樓及公園不能變賣,將留給
陳坑陳氏子孫共同享用!

    如今,「雕樓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大樓歷經七、八十載歲月
風霜侵蝕,樓頂屋瓦曾經翻修,「登樓遠眺天空海闊,遊目騁懷心矌神
怡」,只可惜,二樓東南屋角曾因砲擊,修補水泥已龜裂,隨時有傾圯
之虞,現場拉起禁止入內警戒線,蔓草逐漸雜生!

    是的,大樓已老,想當年,陳景蘭建樓興學的目的,僅供陳坑陳氏族
人讀書,豈料,還曾是金門最高學府,更曾是台灣無數青年學子及有功
官兵休憩地,如今,大樓功成身退,末能修建成陳景蘭紀念館,供後人
景仰,令人遺憾,而金湯公園林蔭蔽天,蟬聲鳥叫,濤聲迴盪,絕佳天
然觀光景點,放任荒廢,實在可惜!

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
操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