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
回首頁
位置 社論五集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
人在洞天福地中鄉親應感恩惜福! 金門日報 2005.06.30.
                          人在洞天福地中    鄉親應感恩惜福!
  
        「國軍金門醫院」定今天正式走入歷史,軍方醫護人員結束在戰地金門五十餘年的醫療任務,將由「署立台北醫院」接手,更名為「署立台北醫院花崗石分院」,繼續為地區軍民提供醫療服務。    

        回顧既往,民國三十八年大陸風雲變色,十數萬國軍退守金門,十月廿五日「國、共」兩軍在「古寧頭」發生大戰,雙方傷亡慘重;當時,金門到處一片荒涼,島上沒有醫院,傷兵皆抬往成功村的「陳景蘭大樓」,由自舟山群島撤退前來的軍醫急救;因此,成功村算是金門最早的「野戰醫院」所在地。    

        國軍在「古寧頭大捷」之後,野戰醫院移往尚義村郊,稱為「五三醫院」,後來陸續更名為「八六六醫院」及「尚義醫院」,但民間則通稱為「沙頭醫院」,於「八二三砲戰」期間,拯救無數遭砲擊的軍民傷患。    

        民國六十年前後,兩岸戰場延伸到海外,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台海戰雲密佈,為因應戰備需要野戰醫院轉入地下化,於民國六十七年擇定太武山南麓東側花崗巨岩,官兵克服種種困難,歷經二年開鑿成一座可容納千人的地下醫院,由蔣故總統 經國先生親自命名為「花崗石醫院」。民國七十五年改番號為「國軍第八二○醫院」、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又改名為「國軍金門醫院」,直至今天結束戰地醫療任務,功成而身退。    

        前年底,中央不顧金門醫療資源不足,傳出配合國軍「精實」將裁撤「國軍金門醫院」的消息,雖經鄉親一再的請求和抗議,最後仍決定裁撤;今年初當全案大勢抵定之時,我們聯絡到曾在金門野戰院和衛生院擔任醫師、也曾是「花崗石醫院」院長的趙善燦將軍,誠摯邀約寫一篇在金門行醫的回憶文章,雖然,趙院長自幼習畫,公餘縱情於筆墨山水之間,早已是國際知名畫家,退休後更常往來美國、歐洲和大陸開畫展,仍在百忙中寫下「金門醫療工作之追憶│我們是怎樣走過苦難的從前」的宏文,本報特選在「國軍金門醫院」吹熄燈號的今天,以專刊整版刊出,冀望讓鄉親了解過去軍醫院在砲火下慘澹經營的概況。只可惜,礙於版面有限,趙將軍提供的珍貴照片無法全部刊出,部份成遺珠之憾!    

        事實上,綜觀「金門醫療工作之追憶」全文,鄉親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敵人的砲火下,軍醫是從自掘的土洞為軍民看診起步,繼而借用民宅行醫,最後才有花崗石山洞設備現代化的醫院;其間,無數人為這塊土地流血流汗、無數人為島上的百姓犧牲生命;同時,更有無數軍方醫護人員默默扮演戰地軍民生命的守護神,趙院長僅是其中之一而已!    

        今天,走過五十餘載烽火歲月的「國軍金門醫院」,將在傍晚吹熄燈號走入歷史,一如長期獻身金門醫療工作的趙院長當初聽到消息,感到十分吃驚與傷痛!同樣的,此時此刻,更多的金門鄉親亦同感難過與不捨,畢竟,五十幾年來,金門鄉親「人在洞天福地中」,接受軍醫照拂才能保住生命,焉能不知感恩惜福?就在今天,當大家與軍醫揮手道別的時刻,我們願籲請所有的金門鄉親,一起向曾經為金門醫療工作獻身的國軍醫護人員,說一聲:「謝謝!」    

  

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
操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