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
回首頁
位置 社論三集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
以文化的金門 重擬報社未來定位! 金門日報 2003.12.07.
                      以文化的金門      重擬報社未來定位!

                              ──為本報未來轉型與定位芻議系列之一
  
        金門縣議會審查本縣九十三年度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案,議員在分組討論及聯席審查會中,特別關心本報經營、轉型與未來定位,咸以宏觀的視野建言,肯定報社於地方上存在的價值,期許發揮媒體應有功能,冀望對地區整體發展有所助益。       
        是的!本報獨立創刊已屆三十八週年,這段日子以來,在敵人的砲火下、以及離島艱困的環境之中,員工胼手胝足,不斷革新版面,精進彩色印刷,無論彈落如雨、或風災肆虐,其間從未一日間斷出報,每天提供戰地軍民最新消息,兼承印各類印件,服務地區工商業,肩負提振金門文化水準之責任!    

        回顧既往,金門蕞爾小島,遍地滾滾黃沙,男丁被迫遠赴南洋謀生,留在島上的老弱婦孺,鮮少有經濟活動;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門整軍經武,推行「管、教、養、衛」政策,期望島上居民能自給自足,因而相繼成立酒廠、陶瓷廠、花崗石廠及報社等生業事業單位,兼而提供就業機會,以養活百姓,安定民心。其中,司令官胡璉將軍鑑於島上民生困苦,鼓勵民眾種高粱兌換大米,在舊金城興建酒廠,解決民生吃飯問題,因而打造「香醇天下有,無如寶月泉」的金酒王國,開創今日金門福利大縣!同樣的,王多年將軍任司令官時,也以金門蘊藏瓷土,為增加青年就業,在漁村建窯燒瓷,才讓金門名瓷美酒相得益彰,名聞遐邇!       

        此外,民國六十五年,金門仍在軍管體制下對外封閉,正氣中華報與金門日報尚屬兩報一體,有一位家裡經營彩色印刷的台籍戰士,發現金酒大量使用包裝盒,陳請特准予來金設廠,五年後願將廠房、設備全部移交金門,當時本報社長繆綸獲悉此事,決定自行投資,立即指示相關人員籌辦興建彩印廠,以服務金門工商界,提升戰地文化水準,增加青年就業機會,更要向全世界宣示,金門不再是文化沙漠!說做就做,以短短五個月的時間,完成興建廠房、國外機器採購及技術人員訓練,順利讓金門史上第一張彩色印刷品誕生,開啟金門文化新頁!近三十年來,承印酒盒及各類印件,肩負「以廠養報」的重任,功不可沒!     

        然而,隨著兩岸關係和緩,終止戰地政務大量撤軍,島上市場急驟萎縮,而且,回歸民主憲政實行「採購法」,加諸機器老化,逐漸失去競爭力,致報社經營陷入困境,因而引起議員的高度關心,成為本屆定期大會的焦點議題!    

        持平而論,本報與金酒和陶瓷廠一起走過「管、教、養、衛」的時代任務,員工同樣付出辛勞與青春歲月,如今,金門不再是戰地,不但開放觀光,且成兩岸人貨「中轉」的捷徑,大步朝「觀光立縣、文化金門」的方向努力邁進。然而,有砲聲時的金門日報,是島上十數萬軍民的精神食糧,而今的金門日報,隨著網路傳輸,更是海內外數十萬浯島子民鄉心的寄託,但一份報紙分送到國內任何一個角落讀者的手裡,皆只收六塊錢,如何計算成本?何況,放眼國內大報皆虧損累累,遑論是地方小報!因此,報社歸屬生產事業單位,讓員工自負盈虧,委實並不公平,此時此刻,似應以「文化的金門」作考量,重擬報社未來的定位!  
  

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
操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