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
回首頁
位置 社論七集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
阿娘口中俗語話句句是文化珍寶 金門日報 2006.08.02.
                      阿娘口中的俗語話    句句是文化珍寶!
  
                            -─從旅台鄉親吳家箴「母親的俗語話」系列說起    

        前些天,本報「浯江副刊」版,再次刊出旅台鄉親吳家箴先生「母親的俗語話之四」一文,雖然,全文是吳老師「作育英才」課餘,寓居台北晨昏事母至孝,所記錄母親口中的一些俗語話之第四集,因句句是道地的金門俗語話,令人倍感親切與溫馨;甚至,有位讀者打電話到編輯部,直說那樣的文章,讀來是那麼的熟悉,彷彿是聽到自己母親的聲音!    

        的確,目前地區一些「老阿嬤」級的媽媽,她們童年金門沒有學校,未能接受教育,因此,絕大多數目不識丁,但是,靠著代代口耳相傳,卻能藉地方俚諺俗語相夫教子、或敦親睦鄰,讓金門純樸民風為外人所稱頌!    

        本報自四年前起,為有計劃地收錄浯島風土民情,傳承金門鄉土文化,特在「浯江副刊」版開闢多個「公共專欄」,廣邀海內外鄉親、與關心金門這塊土地的朋友們,共同拿起筆來,用最淺顯的文字,及時寫下身邊的地方傳說、足跡舊事、俚諺俗語,抑或是砲火下驚險餘生的片斷故事等等,祈望莫因歲月遞嬗,使屬於浯島的史實一頁頁流失,進而將來稿分類編輯,透過報紙的發行分享讀者,更冀望收錄在本報網站,成為「金門資訊寶庫」,供百萬旅外鄉親查閱!    

        當時,在公共專欄之中,開闢有一項「咱的俗語話」,希望收錄流傳在民間的俚諺與俗語話,推出之後,立即獲熱烈回響,不但作者踴躍賜稿,讀者亦佳評如潮。因為,俗語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金言玉語」,融合族群思想、風俗習慣和生活經驗,日積月累而成的智慧結晶,不但簡短、通俗,且饒富哲理與趣味,含意深遠發人深省。所以,無分達官顯要,或販夫走卒,皆能把俗語話溶入生活之中,朗朗而上口,自然倍受社會大眾所歡迎。    

        其實,金門自唐貞元年間陳淵入浯墾牧,一千多年的生聚蕃衍,歷經南宋朱熹設帳燕南教化,島上文風鼎盛、科甲聯登,明清兩代先後出了四十三位進士。因此,金門是有歷史、有文化的地方,然而,由於過去印刷技術不發達,資訊不普及,諸多先民的智慧,無法完整記錄流傳,僅靠代代口耳相傳,恐會失真、和失傳;特別是近年來,國內教育在以「去中國化」為主流的導引下,學生不再寫書法、升高中不考作文,年輕人迷失在電腦和網路世界,無論線上聊天或手機簡訊,充斥諧音、符號和錯別字。因此,金門民間「老阿嬤」口中的俗語話,若不趕快記錄下來,也很快將消失於無形!    

      事實上,當前世界各國,均將先民流傳下來的俚諺俗語,視為珍貴的「文化財」,畢竟,那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不僅反映時代背景,更展現民族價值觀、風俗習慣、與歷史文化。因此,我們認為,本報是地方報,副刊應發揮地方特色,負有收錄浯島風土民情.與傳承鄉土文化歷史的任務,所以,接獲類似的文稿,當優先刊用以饗讀者,並收錄網站方便百萬旅外鄉親閱覽!    

        總之,阿娘口中的俗語話,句句是文化珍寶,旅台鄉親吳家箴先生用心記錄母親口中的俗語話,確實非常有意義,也極為有價值,希望能繼續記錄寫下去,並結集成冊流芳萬世;同時,企盼鄉親朋友大家一起來錄寫,讓阿娘的聲音,能永遠在浯島土地上流傅下去!    


  

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
操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