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
回首頁
位置 社論八集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
金門島上土地種不出高麗菜了嗎? 金門日報 2006.12.21.
                                金門島上土地      種不出高麗菜了嗎?
  
        連日來,廈門方面媒體爭相以斗大的標題,報導「大嶝對金門蔬菜出口突破二百噸」的新聞,副標題分別為「價值四點三萬美元」、「豐富金門的菜籃子」、「金門同胞天天能吃新鮮蔬菜」等等,字裡行間洋溢著兩岸「貨暢其流」的喜悅!    

        根據報導指出,金門島上的居民長期受「吃菜難、吃菜貴」的困擾,今年不僅得到紓緩,而且「菜籃子」也開始豐富起來了。因為,依據廈門海關統計,廈門大嶝蔬菜,自今年一月起首次試銷金門之後,五月開始步入常態化,每月運往金門的蔬菜均超過十噸,其中六月和十月,單月出口量更高達六十一噸和三十八噸。因此,今年輸往金門的蔬菜達二百零四噸,總價值四萬三千美元,其中以高麗菜占三成四居多,其次依序為白菜、花椰菜和白蘿蔔。    

        讀這樣的新聞報導,或許,有鄉親要質問,難道金門島上的土地,已種不出高麗菜了嗎?白菜、花椰菜和白蘿蔔等青菜,不正是金門的特產嗎?曾幾何時,卻要靠一水之隔的大嶝島供應,為什麼?    

        是的!年來自大嶝島進口的那些菜種品名,對鄉親來說並不陌生。因為,無論是學校的營養午餐,或是一般家庭餐桌上,均是每天必備的菜色,大家看在眼裡,也吃在嘴裡;何況,自古以來,高麗菜、白菜、花椰菜、和白蘿蔔,皆非常適合在金門的土地生長,只要在家園菜圃播種,即足夠一家人食用;若是大面積植栽,更可載運到市場販售。甚至,由於金門市場狹小,盛產期一塊錢三斤還不一定能賣得出去,常常淪為養豬的佐料。    

        然而,在金門島上非常適合栽種的蔬菜,為何需靠對岸的大嶝島大量供應?地區不是很多青年亟待就業嗎?既然每年需進口大量蔬菜,難道不能有計劃鼓勵青年創業,擴大成立產銷班嗎?這一連串的問題,在在都值得探討。    

        事實上,金門縣農會亦在各鄉鎮輔導成立「蔬菜產銷班」,指導農民栽植各種蔬菜,農試所也接受農民登記代培育菜苗;換言之,只要農民願種植蔬菜,縣府與農會均會盡全力提供各種必要的協助,包括資金貸款、農具補助和技術指導,以期增加農民的收益。    

        然而,這是自由經濟市場,地區農民生產的蔬菜,公部門不能保價收購,而且,菜樣少、供應量不穩定,站在菜商的立場,除了以獲利為最大考量之外,更要滿足消費者菜色多樣化的需求。也因此,過去,地區菜商普遍向台灣大盤商訂貨,由空運送抵金門,販售給部隊或學校。如今,大陸地區蔬菜經檢疫可合法進口,最大的特色是「俗擱大碗」,本地生產的蔬菜,價格上絕非大嶝菜的競爭對手,無不紛紛敗下陣來,不但辛苦澆水的心血白流,甚而連肥料和農藥的花費也血本無歸,誰願再種植?    

        古人有云:「有土斯有財!」又說:「百般謀,不值搬田土!」近年來,金門開辦多項社會福利措施,包括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月領六千元、國中小學生營養午餐免費,很多人無需勞動就「有飯吃」,誰還願辛苦種田?如今,金門的土地可種植高麗菜,卻放任田園荒蕪,居民生活價值觀丕變,漸漸喪失生產的能力,倘若有朝一日社會福利沒了,將如何過日子,值得引以為憂!    

          
  

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
操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