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3》
金門日報總編輯原鄉謁祖
2007-06-09 中新社記者 林永傳
八日上午,《金門日報》總編輯林怡種先生和閩南語歌曲《車站》的作者林垂立先生,在百多名家鄉父老的陪同下,冒雨來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城東街道前頭社區即將被拆除的「瀛洲祖廳」,進香謁祖。
說起找到魂牽夢繞的曾祖原鄉,林怡種先生感慨萬千。一百多年前,其曾祖父只身從大陸到金門謀生,娶了當地蔡家女兒。當時,蔡家將一座山當做陪嫁嫁妝,這山從此叫「乎林山」。 燈號(族號)為「瀛洲」的林家從此開始在金門、台灣島、印尼等地繁衍,至今已有二百多人。
在兩岸炮擊的歲月里,藏在林怡種爺爺家里的族譜被一顆炮彈打中了,準確記載族源「編碼」的信息從此消失。兩岸隔絕近半個世紀,使族譜的接續和親情的往來咫尺天涯。但林家子孫百年來一直不忘故鄉。
林怡種爺爺林成補是個讀書人,能寫一手好毛筆字。他在一本書上給子孫留下了原鄉在「泉州府東門外東坑鄉土牆厝」的模糊信息。
承載著祖宗和家族的囑托,林怡種二十多年前就開始多方尋找原鄉,並一直關注著泉州。他說,多年來,托了許多人,還上網和上圖書館找了許多資料,自己還到過兩次泉州。但由於時空隔絕,地名變遷,滄海桑田,結果都無功而返。為此,林怡種還寫了散文,發出不知原鄉在何處的感嘆。
去年的十月三十一日,在《廈門日報》駐泉州記者林森泉先生的A力幫助下,林怡種終於在泉州市豐澤區城東街道的前頭社區找到了原鄉,找到了根。臨回金門前,他深情表示,「要常回家看看」,「會帶著宗親來祭祖的!」
殊不知,如果時間再遲一些,也許林怡種尋找原鄉、尋根的願望只能永遠留在夢中。擁有一千多人口,其中「瀛洲」林姓二百多人口的林頭社區,已納入泉州城市大規模改造的範圍,數十戶嵌有「瀛洲傳芳」的民房已基本拆完,未來幾年這裡將建起一、二十層高的高樓大廈。
時間僅過去七個多月,林怡種先生便帶著自己的堂親、台灣著名音樂制作人、膾炙人口的閩南語歌曲《車站》作者林垂立先生返鄉謁祖。在熱情純樸的家鄉父老鄉親面前,林垂立先生抱著吉它自彈自唱,動情地獻上他的《車站》。
臨別時,兩人道出他們的心願︰願原鄉的「祖廳」能得以保留,讓更多的子孫前來尋根謁祖。
(本則新聞經中新社發佈,海內、外一百多家媒體採用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