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
回首頁
位置 廈門專題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
廈門建設與環保兼顧值得金門學習 金門日報 2006.06.05.
廈門建設與環保兼顧值得金門學習
  
記者林怡種/專題報導
  
■前言    

        金門位處福建東南沿海的蕞爾小島,與廈門一水之隔,自古即為「兄弟島」,有史緣久、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語緣通、神緣合、俗緣同、商緣廣等「八緣之親」,關係至為密切。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一役」之後,兩岸隔絕五十二年,直至民國九十年一月二日試辦金廈「小三通」才重啟交流新頁。    

        五年多來,隨著兩岸關係逐步和緩,金門島上駐軍大量撤離,靠阿兵哥消費的經濟市場幾已瓦解,而「小三通」逐漸熱絡,借道「中轉」往來旅客,由第一年的二萬一千三百餘人次,增加到去年的五十餘萬人次,可是,卻未能為金門帶來實質經濟效益,尤其,撤軍之後島上百業蕭條,開放十餘年的觀光產業也每下愈況,鄉親最需要的是就業機會,以及有待提升的醫療品質。    

        然而,金廈同是海島,也同是僑鄉,但今天的廈門建設突飛猛晉、工商發達,更是名揚國際的「花園城市」,到處景點遊人如織,觀光業一片火紅,且「海滄台商投資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十五年內已建構兩座聯外大橋發揮交通樞紐,特別是王永慶投資的「廈門長庚醫院」正大興土木,更與金門息息相關,在在都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日前,我們特跨過海峽,在廈門友人的陪同下,從高樓大廈櫛比鱗次、車水馬龍的廈門市區出發,目標為造訪「海滄台商投資園區」,以及區內「廈門長庚醫院」興工概況;車子經過「海滄大橋」,再穿過「蔡尖尾隧道」,約莫十多分鐘的光景,目的地在望了。    

        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園區」範圍廣闊,放眼盡是現代化新穎的工廠,有如棋盤式的道路縱橫交錯,往來四通八達,路的兩旁遍植花木,綠意盎然,車行其間,令人彷彿置身公園之中!    

        ■營造金廈旅遊圈  帶來人潮和商機    

        金廈同是海島,也同是僑鄉,更同樣致力發展觀光產業,冀望帶動經濟發展!    

        廈門島位於金門的西南方,與金門隔海相望,西與漳州為鄰、北和泉州接壤,由於擁有天然深水海港,自古舟楫如雲、商賈際會,是全中國的第二大商港,也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城市;昔日金門鄉親「落番」到南洋討生活,皆需先搭舢舨到廈門,再換乘大型輪船,經過十三個碼頭,才能遠渡重洋抵「番邦」。    

        當然,廈門和金門一樣,都是著名的僑鄉,所謂「南洋錢、唐山福!」華僑在外致富,都會回饋桑梓,挹注資金協助地方建設、或捐資興學。今天金門島上留存的諸多古洋樓,皆係旅居南洋華僑所建,如陳坑村的「陳景蘭大樓」、碧山的「睿友學校」和水頭的「金水學校」等等,均是華僑在外打拚賺了錢,回到故鄉蓋學校、聘請老師,讓家鄉的孩子讀書識字。    

        同樣的,廈門也有一位旅馬來西亞等地經營橡膠致富的華僑陳嘉庚,於一九一三年回到廈門捐資興辦「集美學村」,校舍總面積佔地十萬餘平方公尺,學村內開辦托兒所、幼稚園、小學、中學、專科、以及水產學院、航海專科學校、體育學院、師範專科學校、財經專科學校等等,讓孩子可一路從幼稚園升上大學;當時,金門只有私塾和簡單的學堂,因此,曾有許多人跨海到「集美學村」讀書,迄今仍為老一輩的鄉老津津樂道!    

        除此之外,陳嘉庚也曾大力贊助廈門大學,過去我們在烈嶼湖井頭透過望遠鏡,所眺望到「廈大」那一大片紅屋瓦建築,也正是陳嘉庚所捐資興建的校舍,手筆之大,著實令人歎為觀止。    

        誠然,廈門本島面積只有一百三十二點五平方公里,與金門島相當;然行政區包括同安、翔安、集美、思明、里湖和海滄六區,總面積一千五百六十五平方公里,是金門的十倍,常住人口卻有二百餘萬,還不包括外來流動人口;大陸領導人鄧小平曾在南巡時發表「改革開放」的談話:「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而且強調:「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因此,廈門成為大陸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    

        尤其,一九八九年廈門海滄獲准設立「海滄台商投資園區」,規劃總開發土地面積一百平方公里,分為港區、新陽工業區、南部工業區和新市區。更由於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文景觀、詳盡的布局規劃、良好的配套條件、優惠的投資政策、和高效的管理體制,構成獨具特色的開發優勢,吸引台商爭相設廠進駐,在短短十五年之間,使原本是貧困荒涼的海滄小漁村,一躍成為海峽西岸耀眼的經濟繁榮帶,也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事實上,廈門是一座島嶼,地處亞熱帶,屬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如春,對外交通便利,早就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尤其隨著高集海堤、廈門大橋、海滄大橋與環島公路網相繼建成,廈門已由海島型城市,轉變為海灣型城市。也由於交通建設精心擘劃,市街禁行機車,路旁廣植花木,不但環境綠美化非常成功,交通秩序良好,曾獲「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與「國際花園城市」之美譽,成為大陸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典型。    

        一般而言,環保與建設不能兩全,但廈門的各項建設突飛猛晉,也是聞名於世的「花園城市」,建設與環保兼顧,兩全其美,確實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
操作

回首頁